内容页搜索

一、剿匪

坛丘境内有烂溪、麻溪,两溪交会处的四亭子在历史上是强盗、土匪出没之地,发生在两溪间的强盗抢劫事件较多。据大谢村村部以西100米处的石碑记载:清雍正元年(1723年)2月,烂溪以东的易(殆)、几(机)、畏、伦(倫)、虑、宪、基、散、躬、小谢、大谢等圩,流丐弭盗甚多,他们强抢强掠,民不安生。里人沈光杰召集二十三都的圩甲开会并立此碑,为“驱逐流丐弭盗安民告示”,告诫民众注意治安。

民国34年(1945年)7月,坛丘乡抓住拐卖女子及小孩的嫌疑犯1人,自卫队将其押送到“剿匪临联办事处”。民国355月,坛丘镇发现带枪的可疑人员4人,乡长俞兰舟派自卫队追赶。后4人跳入长荡潜逃至中南乡,其中1人溺水身亡,3人被中南乡抓住。民国35531日,大谢乡8保有7户遭4条强盗船抢劫;61日晚上9点,大谢乡陈家湾农户遭强盗抢掠。是日22点,溪北乡66甲,遭盗匪抢掠,甲长仲海生被枪杀。625日,盛泽至严墓的快班船,路经坛丘时被抢劫。

民国38年春,善骏乡自卫队的部分官员投敌为匪,俞国忠投胡伯龙部队任独立营营长,胡通江为副营长,高亦祥(高祥官)任连长。5月,坛丘解放,俞国忠带部队驻麻漾、烂溪、麻溪边上的村,顽抗到底。高亦祥在南下干部刘夜(亚)明等的教育下,决定将功赎罪交出手枪,并在去捕捉匪徒时原当向导。经考察,上级批准高亦祥为剿匪队作向导。19506月,解放军王连长及指导员等8人将俞国忠逮住,押送吴江。胡通江带枪投降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军区吴嘉湖独立团,但他还藏了2支枪,查实后被枪决。土匪姚大宝交出3支手枪、100多发子弹,但他在关押期间越狱逃跑又当土匪,后被枪毙。武装匪特计家桢(大谢人)解放时常在盛泽、王江泾一带活动,后被剿之。大路乡乡长兼队长宁伟江也被镇压。

二、镇压反革命

195010月,政府开展以打击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道会为首分子等为重点的镇压反革命斗争。至195157日,坛丘区共逮捕反革命者95人,其中城镇1人,乡村94人。

11-5  195010月至19515月坛丘区逮捕反革命案犯统计表  单位:人

   

城镇

乡村

小计

19501015日至1118

8

8

19501119日至1951118

1

19

20

1951119日至315

7

7

1951316日至49

23

23

195141057

37

37

坛丘乡、镇分期处理60人,其中判死刑42人,判徒刑16人,送外县1人,管制1人。

11-6     19501951年坛丘乡和集镇分期处理反革命案件统计表     单位:人

期别类别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合计

总计

死刑

判刑

管制

死刑

死刑

死刑

判刑

送外县

死刑

判刑

送外县

管制

坛丘集镇

2

2

60

坛丘乡

3

9

1

6

6

25

7

1

40

16

1

1

195010月至195148日,坛丘区逮捕恶霸地主49人,各乡枪决11人,其中坛丘乡3人,郎中乡3人,大谢乡1人,南心乡1人,南塘乡1人,太平乡2人。19515月,法庭处理统计表记载,坛丘区逮捕的人员中处理63人,其中判刑2人,处决23人(坛丘乡4人,郎中乡3人,大谢乡4人,南心乡1人,南塘乡3人,太平乡5人,南麻乡2人,开阳乡1人),在押38人(已请批死刑15人,判刑10人,有材料4人,没有材料9人)。1951521日,坛丘区逮捕案犯36人,其中地霸1人,恶霸12人,不法地主7人,反动党团3人,反动军政3人,汉奸1人,土匪9人;批准逮捕外逃人员10个。19531月,取缔一贯道、龙华会等反动会道门组织。凡一贯道坛主、龙华会盘主,一律限期登记,交出有关证件、道具,悔过并切断组织关系;凡道徒、会员必须声明退道。坛丘的道徒能自首、登记、控诉、检举、揭发。会道头领有的管制教育,有的判刑劳教;一贯道坛主钱乾乾被判刑。1955年,抓捕反革命分子。1957年,反右斗争。1958年,肃反,基层建立肃反小组。1959年前处理的现行反革命、地主、富农、右派分子、坏分子有35人,其中判刑21人,管制14人。

三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是根据自有田的多少划分成份,由此确定地主、富农;1951年,镇压反革命,针对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1957年“大鸣大放”后,产生右派分子,以上统称“四类分子”。1964年,坛丘有地主133户,256人,富农145户,246人,反革命20户,65人,坏分子8户,13人。他们中是预备社员的326人(即摘掉“四类分子”帽子),群众管制的2人,监督劳动的167人,逮捕1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四类分子”受到审查、批斗。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中共中央通知精神,对未摘帽的“四类分子”全部摘帽,给予公民权;对冤、假、错案给予平反。1979年,全公社列入自查的有474人,其中“现行反革命分子”69人,政治问题184人,成分问题80人,“特务集团”的10人,其他问题51人。“文化大革命”中非正常死亡19人。复查后,平反228人,纠错166人,开干部大会消除影响80人。

四、刑事侦查

(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民国38年(1949年)56日,坛丘解放,南下干部在接收伪政权的同时,进行刑事侦查和剿匪工作,镇压一批顽固的土匪及伪政府人员。195010月始,镇压一批恶霸和反革命分子。“文化大革命”期间,坛丘查特务,打击地、富、反、坏、右,直至1978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予以平反。

1983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此后,打击刑事犯罪一直是社会治安的重中之重。1983年,全乡发生刑案11起,其中大案5起,侦破9起,破案率81.8%,破积案1起,帮助外乡镇侦破大小案件15起,抓获赌徒30余人;追回缝纫机2台,电视机1台。94日,全县开始“严打”,即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分子,坛丘有7人逮捕判刑。

1984~1986年,侦破刑案23起,破案率85%,逮捕各类犯罪人员27人;处理治安案件48起,违法人员152人,抓获流窜犯罪3人,追回被骗款48.5万元。1987年,立刑案7起,破案5起,逮捕5人,拘留11人。是年,溪南村任家浜106户农家,发生11起入室盗窃案,经过20天侦查,全部侦破。19911125日,西白漾村发生一起入室持刀抢劫案,24小时侦破。1995年,破获“816”抢劫及一系列盗窃案。19976月,用15小时破获小谢村一起凶杀案。

11-7      19831999年坛丘镇(乡)部分年份刑事案件查处情况表

年份

发生及破案情况

查处情况

立案(起)

刑事犯罪(人)

破案(起)

破案率(%

拘留(人)

劳教(人)

收审(人)

逮捕(人)

其他(人)

1983

11

9

81.8

7

1986

7

6

85.7

1987

7

5

5

71.4

11

5

1988

18

7

16

88.9

16

1989

20

10

11

55

3

3

3

1990

17

8

14

82.4

1

1199

18

6

9

50

2

2

6

1992

14

6

11

78.6

1

1993

11

15

6

54.5

5

1994

19

18

12

63.2

1

3

1

2

1995

29

25

18

62.1

4

1

9

2

1996

33

26

10

30.3

12

15

1

1997

47

12

15

31.9

1998

56

49

19

33.9

17

1

1999

70

37

38

54.3

28

(二)专项斗争

1983年,小谢村发生一起恶性强奸案,公社组织专案组进驻,逮捕2人,查处5人。94日,全县开始“严打”,坛丘乡有5起重大案件,逮捕、判刑7人。1989年,根据上级统一布置,同步进行扫六害(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命,聚众赌博,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吸毒、制作、贩卖毒品)专项斗争,查处一批“六害”违法犯罪人员。坛丘乡抓娼妇4人,嫖客27人。19905月,为“迎亚运、迎国庆、保安全”打击现行犯罪,开展侦破积案、追缉逃犯、挖犯罪团伙等专项斗争。724日夜,坛丘缫丝厂厂长王春花被1歹徒入室打伤,派出所立案查处,1130日破案。

1991年,派出所开展反窃车专项斗争,设卡查车2天,扣车100余辆;在公共场所扣疑车20辆,查获未登记的摩托车80辆、钢印与牌照不符的38辆、赃车2辆(已锉掉钢印),抓获窃车贼2人,查处销赃者2人,处理窃车8辆。1997年,在“反盗窃、打团伙、扫六害”为主题的专项斗争中,对辖区内的23个行政村,13个企业,3个建筑工地,100多户房屋出租屋进行地毯式清查,对败坏社会风气的黄、赌、毒进行专项整治。

五、日常接警

198411月,乡派出所成立后,除了抓好镇、村联防队,基层治保组织两支队伍和刑事案件的立案侦破工作外,还为社会治安做好日常接警和治安案件处理工作。         

11-8           19911999年坛丘镇(乡)治安案件查处统计表

年份

受理(件)

查处

查处人员情况(人)

件数(件)

人数(人)

警告

罚款

拘留

其他

预审

1991

55

55

166

3

100

11

52

1992

74

58

357

1

41

24

291

1993

172

152

564

2

110

30

422

1994

142

134

373

141

37

189

6

1995

128

128

320

1

97

40

181

1

1996

131

136

222

3

118

16

85

1997

77

77

153

5

124

17

7

1998

92

92

166

9

145

10

2

1999

79

76

278

3

262

12

1

1994年,派出所安装“110 报警系统后,报警数增加。1994年“110”报警39起,破获30起;“119”报警3起,其中火灾2起,抢劫1起。1996年报警91起;1997年报警252起;1998年报警285起;1999年报警246起。

11-9    19911999年坛丘镇(乡)违反治安管理人员统计表     单位:人

年份

 

 

 

合计

17岁以下

18~25周岁

26~35周岁

36~60周岁

61岁以上

工人

农民

干部

个体户

闲散人员

其他

1991

449

442

7

5

147

233

64

14

432

1

1

1

1992

356

354

2

7

115

124

104

6

26

321

1

2

6

1993

500

495

5

2

114

261

115

8

62

305

9

79

41

4

1994

240

239

1

2

81

77

80

211

3

17

9

1995

320

317

3

69

180

71

1

319

1996

223

219

4

1

76

114

31

1

6

201

13

2

1

1997

153

129

24

30

68

55

1

136

10

2

4

1998

166

134

32

1

18

90

56

1

23

142

1

1999

274

253

21

51

114

107

2

1

267

2

4

六、禁毒 禁赌 扫黄

(一)禁毒

民国元年(1912年),里人张明堂在钱家浜建造“在理堂”,成立“在理会”,要求戒烟,戒酒者方可入会。民国时,吸毒、贩毒者甚多,吸毒场所每个乡都有,坛丘集镇、南塘港、东汲港的茶馆店均有吸毒场所。民国23年,吴江县禁烟(鸦片)委员会成立,“在理堂”改为戒毒所。

新中国成立初,区禁毒委员会成立,查禁鸦片等毒品。1952年,开展肃毒运动,彻底摧毁吸毒场所,严禁吸毒。1953年,贩毒、吸毒禁绝。

80年代后期,贩毒、吸毒死灰复燃,先在外来人员贵州人群中发现,后发展到一些坛丘籍小青年在公共场所吸毒。90年代开始,执行“三禁方针”(禁制毒、禁贩毒、禁吸毒),政府开展多次禁毒专项行动,强制吸毒人员戒毒。至20007月,重点人口(有这样那样问题,需要重点关心、帮助、教育的人员)中有一小部分人有戒毒史。

(二)禁赌

赌博,历朝就有。清咸丰年间,东厍(舍)港(今郎中村、茅塔村)的朱法大(曾用名朱法度)、朱法二在盛泽西市开赌场,他们有党羽20多人,成为当地一霸。同治六年(1867年),被提督孙金彪集千余人围住场所,将两兄弟及党羽抓获。

民国时,坛丘到处都有赌博场所。民国14年(1925年)911日,《盛泽报》登载一段文字:“坛丘赌风素盛,皆以麻雀牌九等分胜负。近忽发明扑克式之牌九(曰牌扑克),其分胜负与扑克无异。而无论农工商等皆嗜之如饴。官庭不加禁止,竟无顾忌。”新中国成立前,赌风难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赌博陋习明令禁止,收缴赌具,处罚赌头、赌棍。70年代末,赌博开始抬头,个别人还屡教不改。政府通过办学习班对经常赌博的人进行教育。1983年,抓到赌博者30余人,举办赌博人学习班48场次,专门学习法律法规,受教育700余人次。1984年,受教育者达1200人次。1985年,捉赌40余次,抓到参赌人员250余人次,捣毁赌场12个,罚款11500余元。1990年,捉赌20余起,涉案300余人,其中拘留6人,罚款123人,没收赌资19135元。1991年,捉赌34起,涉案425人次,拘留5人,罚款350人,没收赌资及罚款3万余元。1992年,捉赌51场次,没收赌资26840元。1993年,捉赌106场次,罚没款79115元。1995年年底,开展禁赌专项斗争,捉赌43场次,处罚132人。1998年,捉赌9起,涉案82人,其中拘留3人,没收赌资及罚款31045元。1999年,收缴赌博机22台。

(三)扫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禁绝卖淫嫖娼。1983年,经济体制改革后,乡政府针对有些地方沉渣泛起的社会丑恶现象,坚持“从重从快”方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打击。是年,小谢村第八组发生一起恶性强奸案,该案有5人受处分,2人判刑。198910月,配合县宣传文化部门扫黄,收缴黄色淫秽书籍87本,封存录音带18盘,取缔无证书摊1个、无证桌球室1所,将341台放、录像机登记造册。

1989年,派出所抓获卖淫者4人,嫖客27人。1991年,在旅馆抓获淫乱人员2人。1992年,抓获卖淫嫖娼2人。1998年,抓获卖淫者1人,嫖娼者2人。每年派出所都对特别行业及公共场所进行管理、监督、检查、抽查;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人进行教育、处罚;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业进行教育、停业整顿;对留宿嫖娼者进行严肃处理。

七、户政管理

(一)户籍登记造册

清宣统二年(1910年),吴江县户口调查。翌年,户口由乡(镇)公所负责登记,并汇编成门牌册、户口册。居民及农户家钉上门牌。

民国18年(1929年)8月,乡镇以下编为闾邻,五户为邻,五邻为闾。民国237月,闾邻制改为保甲制。乡镇以下为保,设保长;保以下为甲,设甲长。

抗日战争时期,沿袭保甲制度,重新编组保甲,粘钉门牌,颁发“良民证”,乡公所配户籍事务员。

民国362月,乡设户籍干事。凡年满8岁以上的男女均发国民身份证。证上留有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特征、保、甲编次及住址,贴一寸半身照;无照片者按五指指纹替代;15岁以上经常外出者必须贴照片。

民国385月,坛丘解放,乡、镇公所人事清册、户籍清册于1949年底预交。预交时写明每只圩各有多少户人家。例:忠介乡33只圩,5671户,其中在坛丘辖区的24只圩,4192户。今新安村的女字圩上有193户,虚字圩194户,尾字圩192户,逼字圩137户;人福村的逐字圩上有198户,角字圩266户,底字圩75户,省字圩190户;新安、人福两村在斗字圩上有121户等等。

19508月,废除保甲制,农村划分行政村。19513月,镇上居民以户为单位发户口簿。19537月,结合第一次人口普查对居民户口全面登记造册,建立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6项户口移动登记制度。

1958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户口登记管理由各级公安机关负责。坛丘的户口登记有民政部门负责。户口变动有公社民政办理登记,居民和社员凭证件迁入、迁出;外地市、县居民和社员迁入,经县公安局批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也经县公安局批准。工作调动,凭调令迁移户口,新生儿申报户口,凭出生证(实行计划生育后还需凭计划生育证)登记。死亡凭死亡证注销户口。学生考上大、中专学校,凭录取通知书迁户口。

196471日,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设公社、大队两套户口簿,建立农村户籍档案。

198411月,派出所设户籍室,配备户籍民警,负责申报农转非,公民出国、出境申请,外来人员申报临时户口和给居住3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员办暂住证等。

(二)居民身份证颁发

1987年,乡颁发居民身份证领导小组成立,在县发证办培训指导下,摸清底数,核对人户,填表登记。坛丘有7252户,27748人,其中男14200人,女13548人;非农922人。下半年开始发身份证,年底,发证率达90%,至1990年,居民身份证发证任务完成,为人口动态管理和证件管理打下基础,从此,身份证管理纳入日常户籍管理。户籍民警每年做好16周岁人群身份证照片制作,应领未领人员身份证申领工作,损坏、丢失、户口迁入换证工作,死亡、逮捕、服役、迁出人员身份证收缴工作和临时身份证的办证工作。1991年,制发身份证1428张,临时身份证55张;1992年,制发身份证402张,临时身份证31张;1993年,制发身份证478张,临时身份证23张,1994年,制发身份证500余张。19968月,用一个月时间为全镇23个村的农户制订门牌,并经验收合格。

1998年,有效期10年的第一代身份证开始换证。户籍民警摸底调查有4734人,需要为他们办理到期换证服务。民警到实地拍照,23个村至5月底全部完成任务。是年,办理身份证5332张,其中换证4734张,迁入27张,16周岁申领275张,丢失补办323张。并对每家每户换发户口簿,全镇7854户,至年底完成95%2000年上半年,16周岁申领身份证有74人,有效期满换证222张,户口变动而换证56张,丢失、损坏换领171张,变更登记换证41张;死亡121人,其他原因87人,共销毁身份证208张,实有持证23088张。

(三)农转非办理

每年,坛丘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到户籍管理处办理农转非手续。60年代,精简下放、下乡插队知识青年因病退、顶替等都到公社户籍处办理农转非手续。

19792月,下乡插队知识青年开始逐步安排回城就业,公社管户籍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办理农转非,这工作持续到1982年结束。

19974月,坛丘镇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以合法固定住所、合法稳定的非农职业或生活来源、实际居住作为户口准入的3个基本条件,对未成年子女落户、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投资买房人员的户口迁移及相关户口政策的衔接落实等作出具体规定,允许农民进城落户。是年,坛丘镇办理农转非288人,其中坛丘籍农民进城落户198人,外镇农民落户坛丘的有90人。19985月,又一次办理农民进城落户且农转非。1999年,镇开始加强小城镇建设,凡在镇上购房、建房、工作的农民可以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是年,有159户,227人申请农转非,经批准有145户,210人落户。退回不合格材料14户,17人。落户的210人中,坛丘籍的200人,外县市8人,外省市2人。

(四)外来人口管理

户籍民警兼管外来人员的登记、办证、管理工作。90年代起,外地到坛丘务工人员逐年增多。1991年下半年,调查外来务工和外来婚姻登记人员,坛丘乡有暂住人199人,其中务工100人,经商26人,搞建筑3人,婚入70人;应发暂住证129人,实发75人;居住在居民家中70人,单位97人,建筑工地3人,租私房的16户,29人。其中:居住3个月至1年的有105人,1年以上有94人;外省市183人,江苏省市11人,吴江县5人。19925月,外来人员管理领导小组成立,是月,出动干警7人,联防队12人,单位保卫干部4人,街道及村干部23人,清理整顿暂住人口及出租屋。共清理厂企15个,85人;建筑工地2个,15人;路边店1家,2人;房屋出租25家,40人。清理前后对比多69人,补办证116张;出租屋户6户,15人。1993年,派出所外来人员管理办公室成立,基层设33个管理小组,有兼职协管员33人。每月,外来人员管理办公室填好《暂住证发放情况报表》《暂住人口管理统计报表》《暂住人口管理统计补充表》。是年6月,又一次清理整顿外来人,清理学校2所,厂企18家,村23个,工地5处,私房出租户8家,其他10处。1996年,1外籍人员在坛丘办临时居留证。调查、统计发现,蔡同德药厂1男工是外来工;新民染厂有外来工94人,其中男73人,女21人;轻纺机械厂有外来工21人,其中男3人,女18人;机电站有外来工11人,均为男工。全年办暂住证2002人。19983月,办暂住证500余人,12月底留住的外来人员1215人,其中男876人,女339人;暂住时间1月至1年;外省市1165人,省内50人;居住在居民家中400人,单位内357人,工地109人,租房住135人,其他214人;其中务工1193人,经商22人。

11-10      19911998年坛丘镇(乡)暂住人口管理统计表        单位:人

年份

合计

暂住时间

居住地

工种

领证

一月以下

一月至一年

一年以上

居民家

单位

工地

租房

其他

务工

经商

其他

应发

已发

1991

199

105

94

70

97

3

25

4

103

26

70

1992

278

11

129

138

138

85

15

40

269

7

2

278

173

1993

1339

37

1261

41

87

669

438

145

1298

41

1339

1288

1994

1891

249

1189

453

699

706

368

118

1860

31

1891

1891

1995

3106

318

2286

502

756

1230

565

544

11

2953

121

32

3106

3106

1997

2837

189

2210

438

778

1170

418

471

2454

101

282

2837

2837

1998

1172

1172

259

252

83

62

516

1143

29

1172

1172

1999

1248

1248

398

365

115

157

213

1226

22

1248

1248

(五)出入境管理

1985年始,境外人士到坛丘洽谈生意、探亲访友。是年11月,坛丘村第十六组台胞俞金奎委托中国香港的朋友罗永镛到坛丘。接着,去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同胞纷纷回坛丘寻亲访友,如台胞申新江、沈长生等,到过坛丘四五次。1986年,中国香港客商孙福林到坛丘考察投资环境。接着,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的商人于1991年到坛丘考察投资环境,并办成3家合资企业。

1992年始,有人申请出境探亲、访友、旅游、洽谈生意等。是年,有20人申请出境,其中18人去深圳、珠海;2人到满洲里。以后每年有人申请出境旅游,1996年,申请出境6人,1997年,申请出境12人,1998年,申请出境18人,1999年,申请出境27人。

八、消 防

民国时,坛丘镇有“救火会”,即消防组织。消防工具是木龙加水枪,靠人力操作。消防人员是热心于公益事业的青壮年,不计报酬,分工明确(有指挥,管龙员、管带手、龙嘴手、掌灯手,进行水手、鸣锣报警员等)。遇火警,以鸣锣为号,立即行动。

新中国成立前的救火车叫“洋龙”,坛丘的“洋龙”是由国民地方政府购买,平时放在大庙里,人员从各商店抽调,一旦发生火灾就有二三十人去救火。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分龙日)有赛龙船习俗,赛龙船前试用一下救火设备,以便发生火灾时能使用。

农村发生火灾时用敲锣的方式唤醒邻居帮助救火。邻居们听到敲锣声,马上拿着水桶、粪桶等一切可以装水的工具去提水扑火。民国9年(1920年)620日(端午节),坛丘银匠湾陈家新媳妇在中午熏蚊虫时引燃蚊帐,因不及时唤邻居救火而发生火灾,烧掉房子10多间。民国3610月晚上,坛丘西村水角上,一书生看书时打瞌睡,碰翻油灯失火而引起火灾,烧掉房子20多间。

新中国成立后,坛丘镇的工人纠察队组织义务消防队。消防工作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方针。消防工具是民国时的手揿式消防龙。国营企业和大集体等单位都自备一定数量的泡沫灭火机和沙桶。

80年代,粮库、供销社自备机动消防龙,自行组织消防队,各有4匹马力的手拉式汽油机。平时,乡组织义务消防队演习,以便火灾时能发挥作用。1986年下半年至1987年上半年1年间,亭心村、坛丘村、人福村先后在秋收、夏收时,场地上发生火灾,幸亏义务消防队及时出动,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90年代,镇领导定期召开各单位义务消防队联席会议,加大消防设施投资和消防检查监督力度,开展厂房整治,液化气、烟花爆竹生产销售管理及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工作。1991年,扑灭火灾1起。1992年,乡办企业添置灭火机8只。1994年,扑灭火灾2起。

1995年,镇派出所添置消防车1辆,并做好消防队员的业务培训和演习工作。1999年,发生火灾1起,出击及时,未酿成大祸,总损失3000元。事后,消防检查2次,涉及22个单位。2000228日清晨,盛虹印染三分厂发生火灾,418分接警,430分展开扑火,455分结束。派出所出动2辆车,灭火人员9人,抢救出2人,挽回经济损失3万元。